第1443章 密捕-《逍遥侯》


    第(1/3)页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赵老三都是个好色之徒。

    李中易只要想起赵老三曾经欺负了小周后,他的心气就异常之不顺,类似赵老三这种祸害必须阉之!

    赵匡胤跪在地上哭哭哀求,哪怕是额头都磕破了,李中易也死活不肯松口。

    毕竟,相对于口碑尚好的赵老二,赵老三那就属于坏入骨髓的恶棍,不阉不足以平息李中易心头的怒火。

    “你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李中易缓缓的吐出一口浊气,淡淡的说,“且去河套修大堤吧。”

    从开封到西北的河套地区,相距大约一千余里,在这个难离故土的时代,已经算是非常严厉的惩罚。

    “罪臣叩谢皇上的恩典。”赵匡胤心里明白,赵匡义的被阉已经不可避免,与其继续倔强下去,再次惹火了李中易,不如就此收手,以待来日。

    望着赵匡胤蹒跚的背影,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历史上的宋太祖,你究竟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呢?

    打发走了赵家兄弟之后,李中易和往常一样,在火炮作坊内信步游走。

    如今,制造火炮的方法,主要是浇铸法。也就是说,事先做好火炮的泥模,再用加热熔化后的青铜液,浇灌于泥模之中。

    这么做的好处是,生产火炮的速度,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当然了,凡事有利也有弊,相应的次品率,也跟着居高难下。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次品率已经从百分之七十,降低到了百分之三十,确实十分可喜。

    目前,军中已经有五百多门6磅炮和12磅炮,后期生产的12磅火炮,将被配发于水师的战船之上,以提高水师的作战能力。

    就目前的状态而言,火炮的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轨,良品率的提高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磨。

    然而,李中易主导的另一样热兵器,也就是隧发枪,单单是枪管的产量这一件事情,就足以愁死个人。

    客观的说,磨出一杆合格的枪管,即使是非常熟练的工匠,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另外,利用火石的击发装置的研究,一直处于停顿的状态之中,工匠们尚未走到正确的方向。

    李中易忽然停下脚步,长长的呼出一口,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既然火炮可以用泥模浇铸,枪管难道就不行么?

    紧接着,李中易又摇了摇头,浇铸的枪管恐怕就不那么耐用了啊!

    如果按照以往铸造火炮的方法,铸造前,要先用沙子或黄泥做成模具,定型之后再用钢水浇灌,之后出来的产品会非常粗糙。

    枪管在连续射击的时候,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火药在枪管中连续爆炸推送子弹,会产生高温和高压,这对枪管的要求非常高。

    铸造的枪管因为模具的原因会进入沙粒,但哪怕是一颗都会导致枪管的质量急剧下降,这种枪管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炸膛伤害到自己。

    枪管在整个枪支中十分重要,能够控制子弹的运动方向以及速度。如果使用铸造工艺,那么在材料融成液体后,放在固定的模具中,液体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气泡,制造出来的枪管质地也不均匀,在使用时,可能就会发生危险。

    另外铸造工艺所制出来的枪管内膛并不光滑,很可能内应力不够,这种情况下,也影响射击的精准度的。如果通过铁棒钻出孔的枪管,那就不一样了。

    李中易轻叹了一声,可惜了,他只是一名医生,如果是机械工业领域的专业,那该多好啊?

    不经意间,李中易的视线掠过一门青铜火炮,他灵机一动,利用青铜制造枪管,何如?

    想到这里,李中易不想继续待在火炮作坊了,他当机立断,马上赶往造枪院。

    造枪院和火炮作坊,虽然同属于军器监,却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门。

    毕竟,火枪和火炮不同,技术要求也大相径庭,同时,也是为了保密,所以,李中易刻意把枪和炮分离成两个不同的部门。

    造枪院位于开封的南郊,这里的规模远远不能和火炮作坊相比,但是,负责守卫的驻军,却足有五百多人。

    当李中易赶到造枪院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他只得耐着性子吃过晚饭之后,再召集工匠们一起商量。

    结果,李中易刚把想法说完,造枪院的首席工匠潘阿大便摇着头说:“皇上,小人试过青铜造枪管,虽然制造的速度比铁枪管快得多,但是,重量实在太大,一个人端着很吃力。”

    李中易趁兴而来,却不能不面对现实,青铜适合造火炮,那是因为炮管很厚,即使有点小气泡,也不影响使用。

    然而,利用青铜造枪管,固然制造的速度和产量会显著上升,却有着两个重大的弊端:一是枪管太重了,影响连续发射的频率;二是成本实在是高到可怕的程度。

    没办法,锻铁枪管属于绕不过的难关,必须想方设法的攻克!

    在造枪院碰了壁的李中易,并没有气馁,造枪真那么容易的话,大明朝怎么可能被野猪皮颠覆呢?

    当晚,李中易便住在了造枪院内。陪同而来的李虎,一直担惊受怕,惟恐出事。每隔一个时辰,李虎便要四处巡查一番,以免出现不可测的大事。

    清晨时分,李中易早早的醒来,按照往日的习惯,他背着手绕着造枪院的外墙散步。

    李中易一边散步,一边琢磨着枪管的问题,蒸汽机器距离太远,不想也罢。

    可是,水车已经慢慢的在整个帝国普及开来,能不能用水力钻床来钻枪管呢?

    李中易想了很久,始终无法解决水力钻床的技术难点,只得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攀登科技树没有捷径可走,还是慢慢的磨吧!

    在造枪院内吃罢早膳后,李中易接到了缇骑司的密报,说是儒生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打算在李中易回开封之后,给点颜色他看看。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纸片,不由自主的笑了,儒生们想给什么颜色他看看,还真是有些小小的期待啊。

    当晚,李中易一共接到了五份由各个不同衙门发来的密报,密报的核心内容,都是关于儒生闹事的汇报。

    李中易看过了密报之后,不禁微微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何所惧哉?

    几乎在同一时间,京城,滑阳郡王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