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平定天下之策(5k小大章)-《家兄宋太祖》


    第(2/3)页

    “平南之策,首在荆、湖,荆楚主少国疑,湖南内乱渐生,此两地,可以一战而下矣,或行假途灭虢之策,或以羁縻之策牵之,或挑唆南朝诸国相攻,吾以救援之名吞之,皆可胜。”

    “荆湖既下,则南唐、后蜀之间联络已断,断无结盟抗宋之能,方可分而歼之,臣以为,南唐虽富且强,然其国主甚恭,可以稍缓,后蜀虽弱,然孟昶此贼,素有野望,不肯臣服,其相王衍,常自比诸葛丞相,心念北伐,蕞尔鼠辈,可笑不自量。”

    “此诚天赐我大宋之友军是也,蜀道艰险,易守难攻,然我大宋有友军在彼,必会舍雄关主动出击,与我野战,当诱之以败,引蜀军于关中平原而歼之,一战得胜,蜀地自下。”

    “既得蜀地,则长江上游已为吾尽控,当训水师,覆南汉,三路合围,再下南唐,则南唐群寇,必不能挡,南唐既没,则南方定矣。”

    “南方既定,当取燕云,然臣以为,欲要定北,必先安西,与辽战,宜缓不宜急,宜慢不宜快,幽燕之夺,首争民心,所谓上兵伐谋,若提十万步卒主动北上,与辽军百万控弦征战于野,此诚兵家之下下之策,殊可笑矣。”

    读到这儿,赵匡胤忍不住出声打断道:“前面的平南之策,倒是言之有物,许多想法,皆与我不谋而合,只是这平辽之策,为何是宜缓不宜急呢?”

    赵光美闻言在心里默默的叹息一声,心道,还能是为啥,还不都是我那个好二哥的前车之鉴么。

    口上却是郑重地分析道:“敢问大哥,契丹兵马,与我中原雄兵相较,孰强孰弱?”

    “自然是咱们中原兵马更强横一些的,只是……”

    赵光美接话道:“只是我中原王朝与契丹之战,往往都是先胜而后败,虽是小胜不断,但却始终难有大胜,大哥以为我说得可对。”

    赵匡胤深以为然地点头,道:“正是此理,说真的,南方诸国,在我眼里不过都是土鸡瓦狗,平之易也,唯有契丹,其国力之盛,已远非匈奴鲜卑之流能比,实乃我大宋心腹之患,生死大敌啊。”

    赵光美笑着道:“我大宋的优势,在于兵精将勇,兵卒皆是职业士兵,日夜操练,一旦征战,同等数量的战争,我们万万没有输的道理,哪怕是以一敌二,以一敌三,甚至是以一当十,契丹鼠辈,实是不足以与咱们媲美,然而……真要是大决战,一旦双方投入的兵力在十万以上,咱们就不行了。”

    说着,赵光美自己也叹了口气。

    事实上如果对宋辽战争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即便是赵大之后,二哥也好,大侄儿也罢,其实宋军对辽作战都是赢多输少的,辽军在小规模的作战中,根本就赢不了宋军!

    当然,辽国少部分的精锐除外。

    然而宋军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如果宋军只有一万人的时候,能打出辽军十万人的效果。

    但若是宋军有二十万,那……打出来的效果还是十万。

    说白了,北宋都是职业士兵,职业士兵和辽国那种临时征募的征兵相比,在战场上的优势真不是一点两点,几乎就是在欺负人。

    但是,也正因为是职业士兵,所以禁军之中山头林立,往大了说,禁军与节度使之边军有别,禁军中侍卫司和殿前司有别,往细了说,禁军中至少要分出来了三十几个师!每个师,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算盘。

    这些军队单拿出去一支,能打得辽军落花流水,但要是一口气全拿出去,那就完犊子了。

    因为大兵团作战不同于小兵团作战,每一个作战部之间必须有精确的配合,才能打赢一场大战,但是往往宋军在对战辽军大规模作战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两支军队掉链子,配合不好,然后一子溃,满盘输。

    辽军对付宋军,甚至是此前对付周军、汉军,其实就一招: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我打不赢你,我就跑,我跑,你们就得追,追着追着,就一定会有某一只军队跑得太快,轻敌冒进,或是某一只军队跑得特别慢,落后掉队的情况。

    然后我就集中兵力把这支落单的先吃掉。

    这都不是宋军的弱点,事实上柴荣那会儿也是这样,当初跟契丹作战的时候大周第一猛将史彦超就是在追击辽军的时候追得太快,导致符彦卿和李筠的后军没跟上,结果史彦超就被辽军给圈踢了。..

    本来,这个缺点虽然很大,但是并不致命。

    但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殿前都点检、副点检、以及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这几个最顶级的军官,他就捂着不在往外发了。

    或者说这几个职位从这以后就是皇帝的兼职在做了,除了皇帝本人之外,军中再也没有人有资格同时指挥这么多支军队,去完成一场规模超十万、二十万以上的大型战争了。

    赵匡胤时代这是没问题的,甚至他的本意也未必就是这几个官职以后不授了,他本人就是殿前都点检出身,几十个指挥使全都是他亲手提拔的,由他亲自来做三军兵马大元帅一点毛病都没有,他也没道理把这些官职授予给别人。

    但是赵匡胤之后的其他皇帝是真不会打仗啊!

    赵二那会儿遇到的情况就是如此,因为没有点检和都指挥使,除了他本人以外整个大宋就没有人有这个权力和资格去指挥全军几十个兵团的协同作战了。
    第(2/3)页